当记忆出现空白

关于李健的絮絮叨叨(十六)——我来听你的演唱会

一个好的墙头,不管你爬多远都能靠作品让你重新爱上他。——题记 



2015年10月30日踏入黄龙体育馆的那刻,犹如故人重逢,新专辑有在听,上节目会去看,但比起年初那阵洋洋洒洒写了十五篇文字,打开封存已久的小号刷了近3个月屏的洋溢热情,我近乎是清醒淡然的。可是,当他穿着简单干净的衬衫,挺直着腰板,站在舞台中央,一开口,又让我回想起年初疯狂地追着每一期《我是歌手》,看完节目还意犹未尽一定要在文字里回味一番的日子。那个时候,脑海里蹦出的就是上面这句话。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3D的李老师,虽然已经褪去厚重的粉丝滤镜(如果5月份那次我没有因为被大老板扣留与氧气音乐节擦肩而过,那么你们会看到一篇充斥着尖叫和花痴的repo),站在台上唱歌的李老师还是让我回想起最迷他的时候写下的那句“山谷里独自盛开的花”,只遵循着自己的节奏,四十岁的这一番奇遇在他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记,依旧带有让我着迷的与世界的时差。

身姿挺拔,素色衬衫扎进长裤里,勾勒出修长的身形,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结实的小臂,一束光从头顶打下,照亮他俊秀的面容,他在舞台中央,自信而舒展地唱着歌。于是,刚坐进第二排的五分钟内,我基本没有注意到他唱了啥。一个歌手气质美好成这样,实在太干扰听众了嘛 [摊手]

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走到我这一侧开始唱《异乡人》。他的思乡三部曲里我最喜欢的一首,陪伴我走过很多个踏着朝阳和暮霭上班回家的日子。初入职场,身在异乡,沿途有李老师的音乐为伴。就像我现在听《长安长安》会想起伦敦初冬萧瑟的风一样,以后再听到《异乡人》,我会想起六月杭州绵绵的雨,能有这样一首歌让我记住那一刻的心情,弥足珍贵。现场版的《异乡人》很美,或者说,他现场版的任何一首歌,都很美。除了“美”,恕我没有办法用文字描绘他的声音,也无法从技术角度分析他运用了什么技巧,第一次听现场,也让我没有可以对比赏析的文本。他的声音创造出一个独立于时空的场域,给听众一种错觉,这一晚是只属于彼此的。

当抛弃所有理性分析,我只想记录几个让我情感波动的瞬间。

上面的《异乡人》是第一个,第二个是《父亲》。他关于父亲的两首歌里,我原本更偏爱《想念你》,死别化作一句“大海在等候,这条河流”,举重若轻。可我没想到,他的《父亲》让我第一次在听现场演唱会时掉了眼泪。他的声音,配上大屏幕的家信,信件闪得很快,依稀能辨认出几句,无外乎是在面外吃好点这样的叮嘱,就像我妈每次打电话,说来说去也不过是要吃好点,不要省钱,钱够不够花。可能是因为共鸣,可能是被他声音里的情感带入他的故事,我眼泪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掉下来。当时眼泪糊了满眼,后来再看回放,他唱到结尾处,默默闭上了眼睛,也是动了情的模样。感动本是虚幻的表达,这次有了眼泪的佐证。



为《父亲》掉的眼泪蛰了眼睛,让我睁不开眼睛,于是他的《当我老了》我基本是闭着听完的。“我希望我老了的时候,是个不错的老头”。他那番关于老人的描述是他的语录[如果有这种东西的话]里我最喜欢的几段之一,这是一个巧妙的呼应,伴着他的歌声慢慢变老,看看他能否成为他期许的老头,会是一件多么有意趣的事。

听现场的趣味在于听好的声音能把原本觉得平淡无奇的歌唱出动人的味道,比如《尘缘》。原本是他在《我是歌手》舞台上最被忽视的一首歌,没想到现场可以那么空灵透亮。还有《Color me love》和《Feeling good》,都是听录音时无感的作品,尤其是后者,配上大屏幕的光影,生生把我听燃了。

说到大屏幕,真的要好好夸一下舞台灯光、影像设计,虽然谈不上什么奇思妙想,难得的非常契合他。无论是《迷雾》、《尘缘》时背景上飘落的歌词,还是《Feeling good》的欧陆风情,又或者是《深海之寻》前的光影,以及《假如还有天意》时的宇宙奇观,都从寓意、情感或是整体效果上将表演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境地。当他在星际的背景下唱起《假如爱有天意》,这首歌不仅仅是在说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宇宙洪荒里的相遇别离。



走出黄龙体育馆的时候,格外满足,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值得用文字或影像将它留存。虽然两个小时太过短暂,有一半想听的歌没有机会听到,但也不会太过遗憾,因为知道人生漫长,总有重逢的机会,就这么一路走下去,听下去,直到彼此都变成不错的老人。


后记:写这么一大篇我想说的其实就是开头那句话,有好作品,爬再远都能把我捞回来,以及我竟然听《父亲》听哭了......能让我在对新墙头最狂热的三月期内在写他的人物小传前为李老师敲这么多字,让我们为李老师的魅力鼓掌!好久没有研究李老师让我瞬间变回乐盲,全场除了心里默默嚎叫“怎么这么美这么好听”以外,想不出任何有意义的分析(没嚎叫出来是因为怕被录进去...)。把自己按到电脑前,写下这些琐碎的感想,不过是怕“记忆出现空白”。

评论(3)
热度(19)

© Mirror | Powered by LOFTER